本报讯(记者杨荣、通讯员陈水泉)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将我国山西的平遥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一座历史文化城市以整个城市形象列入“名录”,目前我国仅有平遥和丽江。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完好的中国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中原地区县城建筑体系的典型代表和汉民族历史文化的宏大载体。”“研究平遥古城,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变迁、城市建筑和汉民族的居住形式、传统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价值。”1997年12月28日,山西省有关部门和晋中地委行署、平遥县委县政府联合开会研究平遥古城的保护、开发问题。地委书记范堆相指出:“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平遥古城,要像抓重点工程一样抓好平遥古城的修缮保护工作。”据悉,国家、省地县拟投资2亿元对平遥古城进行积极修缮。
平遥古城是我国古代县城的实物标本。该城位于山西太原市南90多公里处,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至今已有2700余年的历史。我国自公元前221年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一直是县治所在。平遥古城原为夯土城垣,规模较小。明洪武三年开始扩建为现在的规模,600多年来,其城市面积和规划格局基本未变。古城墙原状保存完整,城内县衙署、文庙大成殿、清虚观、武庙、城隍庙、财神庙、市楼、吉祥寺等古建筑排列有序。有3997处民居,其中有400多处有较高的保存价值。古城整体建筑以县衙为中心,是严格的对称布局。城内有大小街巷100余条,在主要街道两旁基本保存了17—19世纪建造的商业店铺。整个古城完整地体现了18—19世纪的历史原貌。
山西素有中国古代建筑宝库之称,而平遥是宝库中的宝库。平遥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其中有建于北汉天会七年的列为我国第三位的最珍贵的古木构建筑的镇国寺;有重建于金大定三年的全国现存很少的文庙大成殿;有始建于北齐武平二年的双林寺;有始建于唐显庆二年的清虚观;有建于清康熙十年的惠济桥。其中清虚观龙虎殿采用“悬梁吊柱”的奇特结构、文庙大成殿檐下利用大斜梁代替补间铺作的建造技术,国内很少见,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万佛殿的五代彩塑堪称珍品,是研究中国早期彩塑艺术的样本。双林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寺,寺中的2000多尊彩色泥塑反映了12至19世纪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在中国彩塑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完好保存在清虚观内的20余尊木雕神像,是研究中国古代木雕造像艺术和道教发展的稀有之物。遍布县城内外大大小小庙宇的1000余通碑刻,是研究平遥古城历史发展的重要资料。平遥是中国古代琉璃的主要产地之一,平遥古城内的众多琉璃遗存是平遥琉璃工艺发展的历史见证。现存清虚观内的一组26箱的“纱阁戏人”是平遥传统民间造型艺术的珍贵遗存。
平遥还是“晋商”重要发源地之一。明清时期,“晋商”的实力已相当雄厚。到了公元1670年前后,晋商的势力不仅继续称雄江北,而且伸展到了江南。晋商一些大商号逐步形成了在山西设总号,在外地设分号,联网式跨地区的经营组织系统。在这种情况下,总号与分号、分号与分号以及与客户之间,大宗的批发、运销及巨额的现银解运业务越来越多,于是一种新的解款方式———票号汇兑机构“日升昌”票号便在平遥应运而生了。这是我国第一家金融汇兑机构。“日升昌”票号成立三年后,分设机构发展到山东、河南、辽宁、江苏等省。19世纪40年代,又由国内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故平遥古城又是中国近代金融汇兑业务的历史源头。
平遥古城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物四合院也是我国北方地区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其建筑形式大体可分为三种:一种是木构砖瓦房,一种是砖窑洞加木廊外檐,还有一种是下层砖窑洞、上层木屋合成的二层楼。与其他地方的民居相比,平遥四合院中民居往往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建筑形式。且无论哪种建筑形式,都十分考究,都要饰以精致的木雕、砖雕、石雕和梁枋彩画,就连门庭也常常设有照壁、石狮、上马石、拴马柱和形式多样的风水墙、风水楼、风水影壁。这既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民居的历史源渊,又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价值和建筑技术。